2016.04.08
本刊訊 2016年,上海公安局經偵總隊聯合本市多個公安分局聯合發起“打擊整治文玩藝術品流通域合同詐騙專項行動”。在3月17日集中抓捕現場,警方搗毀26個團伙開設的35處犯罪窩點,抓獲犯罪嫌疑人450名,其中刑拘370余名,取保候審70余名,涉案金額超過5000萬元。
搗毀詐騙犯罪團伙
在此次行動中,警方首先對上海近百家文玩藝術品流通服務類企業開展全面排查,結合110報警、工商舉報等相關信息,在全市共梳理出20余個犯罪手法惡劣、作案規模較大的詐騙犯罪團伙。通過對這些信息深度整合,成功發現了上海寶藝、上海厚寶、君御公司等十余個涉案團伙的作案事實。
經查,這些涉嫌犯罪團伙自2012年起,設立收藏品流通中介企業及境外機構,勾結不法檢測機構,聘用社會閑散人員假扮藏品買家、鑒定師和評估師等,假借提供藏品鑒定、檢測、評估、展覽和拍賣服務名義,騙取受害群眾鑒定費、檢測費、展覽費和拍賣費等各種服務費用。為了更加“逼真”,有一些犯罪團伙還雇傭境外人員假冒買家、租用知名會展中心等手法實施犯罪。更甚的是,有的團伙采取暴力、恐嚇等手段,拒不退還受害群眾被騙資金,案件性質極其惡劣。
揭穿李鬼拍賣的騙局
據警方介紹,此次打擊的涉嫌犯罪行為主要是合同詐騙,作案手法非常隱蔽。從鑒定、展覽、拍賣等單個行為來看,實施犯罪的每一步都看似非常完善,但實際上,在這個詐騙鏈條里,鑒定公司偽造鑒定結果,展覽和拍賣則雇傭群眾演員來演一場戲。犯罪嫌疑人均設立文玩藝術品經營公司或拍賣公司等中介公司為作案平臺,宣稱專門從事文玩藝術品展示、拍賣活動,用看似華麗而又合法的外衣來掩蓋,騙取被害人信任。此外,開設一個類似的公司成本很低,從工商注冊到正式開張可能只要2個月左右。這個行業之間還存在資源共享的情況,一個古玩收藏品檢測公司可能給好幾家公司做檢測,可能有的古玩展覽公司還經營海外展覽、拍賣的業務。
辦案民警介紹,騙子公司全程都“裝”得有模有樣。騙子公司通過網絡與被害人取得聯系,引誘其上傳自己手中的藏品照片,隨后客服會告知被害人該藏品價值不菲,可以為其拍賣。待到被害人來到公司,會有“專家”進行初檢,隨后被帶至VIP室,稱已有買家想要購買,但需要進一步鑒定,一旦鑒定報告符合要求,手中的藏品便可以高達數百萬賣出。而最后一環的鑒定費通常高達上萬元,但在收錢之后,無論是什么藏品,騙子公司都會對被害人稱鑒定報告不合格,藏品無法拍出或賣出。
拍賣協會嚴正聲明
近兩年,“李鬼拍賣”的事件屢次被曝出,拍賣協會及時給予正面回應,打擊假拍賣企業。2014年5月中央電視臺焦點訪談以“拍假與假拍”為題,曝光了廣州佳昊國際展覽服務有限公司、廣州市古今通寶展覽有限公司武漢分公司虛假鑒定,以境外拍賣為借口騙取服務費的問題。對此,中國拍賣行業協會專門發表《中國拍賣行業堅決反對假拍賣公司擾亂市場的行為》的聲明,中國拍賣行業歷來反對拍前收費的行為,也反對任何形式的假拍行為。
廣東省拍賣行業協會2014年宣傳服務周以“走近媒體,共同打假”為專題,與主流媒體合作,借助電視、網絡、報紙等媒體力量,專門針對市場中無資質的假拍賣企業的欺騙手段進行曝光,讓更多的人學會辨別李鬼拍賣行,打擊李鬼拍賣公司。
《中國拍賣行業堅決反對假拍賣公司擾亂市場的行為》的聲明向“李鬼拍賣行”宣戰。全國媒體和拍賣業先后加入。中央人民廣播電臺兩次深度報道 “李鬼拍賣行”層層設局。2014 年 12 月初,中央電視臺連續兩天在央視各頻道滾動播出“李鬼拍賣行”騙局,有效澄清了市場誤解。報道后,廣州工商部門及時開展“亮劍行動”,針對“李鬼拍賣行”進行查處,引起較大影響。
鏈接: 警惕李鬼拍賣
受到利益趨動“李鬼拍賣”事件不會因一次整治而絕跡,需要全社會的關注,需要執法部門的有力打擊與整治,更需要廣大收藏愛好者加強自身的保護意識。對此本刊特別提醒:
拍賣是一種特殊的經營方式,有很強的專業性和規范性。在正式拍賣會前要進行拍賣公告、拍品展示、向有關部門備案等,并受到《拍賣法》和《拍賣管理辦法》等法律法規的制約。而非拍賣企業在活動中的違法違規行為,競買者的權益將無法受到《拍賣法》的保護。
正規拍賣在拍前不應收費。按照《拍賣法》的規定,國內的拍賣公司只在拍賣標的成交后向委托方收取一定比例的傭金及拍品圖錄費和保管費用等,一般情況下不會在拍賣會前向委托方收取費用。海外的拍賣公司也沒有在拍賣會前收取手續費的慣例。
“天價”鑒定要小心。詐騙公司利用藏家希望“藏有所值”的心理,安排所謂的“鑒定專家”鑒定藏品,并開出誘人的參考價格,引誘藏家簽訂合同從而支付服務費用。實際上,在拍賣公司主持的文物藝術品拍賣中,拍賣前雖然也有鑒定環節,但一般是由拍賣公司自己或聘請的文物拍賣專業人員(國家文物局資格認證)進行鑒定工作,鑒定的目的僅僅是為了確定標的是否能夠達到上拍的要求。
選擇正規的拍賣企業。藏品所有人委托拍賣,應選擇具有拍賣資質的拍賣企業進行委托拍賣,簽訂《委托拍賣合同》,如果涉及到文物拍賣,還需要查看拍賣公司是否具備國家文物局許可的文物拍賣資質。切勿盲目相信一些所謂的“文化公司”、“展覽公司”等不具備拍賣資質的第三方機構。謹慎辨識公司名稱、LOGO、標示、網站域名等,以防上當受騙。
|